劳力士经典运动表款的传奇魔力

• 劳力士探险家一号 Rolex Explorer I

Rolex Explorer I 一向是劳力士最热门、最富吸引力的表款之一,黑色面盘和3-6-9 阿拉伯数目字时刻刻度赋予了 Explorer I 兼具典雅和运动的迷人气息。社会名流、影视红星的热爱,萤光幕前、流行杂志与钟表杂志的大幅报导,更让 Explorer I 在港、台、日变成时尚的宠儿。引发这潮流的始作俑者之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大概是日剧「恋爱世代」 (Love Generation) 里的木村拓哉。因为「恋爱世代」的大受欢迎,该剧中不时出现的那只水晶苹果以及木村拓哉在剧中所戴的 Explorer I Ref. 14270 等相关商品,也都因而连带被炒热 。

撇开追星族的狂热,Explorer I 本身其实就是十分吸引人的手表,是劳力士专门为探险家 (Explorer) 的需要所制造的性能表款。Ref. 6350 Explorer 具有高可读性面盘设计,其表壳也经过特别的强化,并且可以依需求使用特制的润滑油,让这只手表在 -20° C 到+40° C之间运作都不会因黏性改变而影响准确度,所以无论是在 Hillary 和 Norgay 登顶圣母峰之前和之后,很多探险队就都依赖Ref. 6350 为其计时配备。Explorer (I) 最具特色的面盘其实并非全新创意,其 12 点钟的大三角形标记在 1930 及 40 年代、具有阿拉伯和罗马数字面盘的一些 Rolex 表款就已经被广泛使用,而 3-6-9 阿拉伯数字和长条状 (bar) 点钟刻度则在早期的椅垫式蚝式表款 (Cushion Oyster) 就已运用。然而,这些已出现过的元素以一种独一无二的姿态结合呈现,就造就了 Explorer 鲜明澄澈、无法错认的经典形象。

1

 

 

 

 

• Rolex Submariner潜航者型

在前文中我们已经提过自从百年前手表问世以来,水分 (water)、灰尘 (dust)、磁力 (magnetism) 和震动 (shock) 就是手表的四大敌人,Rolex的创办人Hans Wilsdorf看出防水手表的潜力,持续不懈地改善表壳的精密度、表面水晶镜片的密合度和表冠系统,来改善手表的防水性能。1927 年,Mercedes Gleitzes 女士佩戴 Rolex的 Oyster 游泳横渡英伦海峡,劳力士一夕成名。耐用、准确和防水的运动表形象和劳力士一起深刻烙印在一般民众的心中。劳力士在制造出了世界第一只防水表后,对潜水表方面的开发,也一直不遗余力。然而,今日我们所谓的「潜水表」真正进入一般人的生活其实一直要到 1954 年,Rolex 推出了其革命性的 Submariner Ref. 6204 才算大功告成。

1956 年劳力士又推出现在被称为 James Bond Submariner 的 Ref. 6538,防水可达 200公尺 (660英呎)。当时正值战后民间洋溢炽热的运动和探险风气,加上传媒无远弗届的推波助燃,潜水及运动表的风气,至此可为已经锐不可挡。1960 年,劳力士曾制作数只实验用的潜水表款 (Deep Sea Specials),外挂在美国海军潜舰 Trieste 号上,并潜入世界最深之马里安那海沟 (Mariana Trench) 达 10,908 公尺,自此奠定了劳力士在潜水表中的领先地位。1971 年劳力士开发出具备排氦气阀,并防水 610公尺 (2000 英呎) 的 Sea-Dweller。隔年初在法国马赛海域就由 M. Patrice Chemin 与 M. Robert Gauret 在氦氧混合气环境下配戴此一表款潜入海中水深 2000 英呎处(约 600 公尺),且连续 18 天,并成为正式的世界纪录。

2

 

 

 

 

劳力士Rolex GMT-Master II 格林威治型 II

1954 年的 Basel 表展,无论对劳力士公司或是世界表坛来说都是个值得志念的时刻。这一年,劳力士公司在表展上一举展示了专为运动家设计的 Explorer、潜水员的 Submariner 以及一般消费者的 Turn-0-Graph,一举将功能表 (Utility Watch) 的观念转化为真正的具体形象,并引领了整个表界的风骚趋势。这项成就固然是劳力士全体员工共同努力的成果,但当年劳力士的公共关系主管、本身就是多项运动热爱者的 Rene-Paul Jeanneret 其实也在概念的成型和塑造上贡献良多。也正由于劳力士在功能表的设计和制造上明显领先,吸引了当时全球最大的航空公司泛美航空( Pan-Am) 的高度兴趣,希望能设计出一款专为他们穿梭各个时区之间的机师所设计的实用手表。泛美航空和 Rene-Paul Jeanneret 接洽后,两家各自在市场上称霸的公司相互合作,结果促成了同样著名的 GMT Master。

GMT Master 不但深受民航界的信赖,军方也给予了高度评价,许多战斗飞行员也纷纷佩戴。NASA 在 1940 和 50 年代开始了一连串向飞行速度和高度的试验和挑战,终于在1967 年由 North American X15 试验机创下了 4,534 mph (7,269 kph) 或是 6.72 马赫的世界纪录,今日依旧无人能破。X15 的创纪录驾驶 Pete Knight 配戴的便是G MT Master,他赞赏 GMT Master 在离地 45,000 英呎的高空上, 承受激烈的操作和 3.5 G以上的离心力,却依旧运作正常而且维持着天文台表的精准水准。Ref.1675 不但受到泛美航空以及其它为数更多的民用飞机机师的喜爱,在一般消费者群中更大受欢迎,畅销近二十年,可说是劳力士最畅销的表款之一。

3

 

 

 

 

光环的背后

看完这么一大段,我想你现在应该比较可以想象为什么有人肯花十万元买一只劳力士手表的理由了吧!那理由其实就深藏在每一只劳力士手表背后的时空故事里。注视每一只劳力士表,缅怀过去的传奇故事,即使无幸在历史里躬逢其盛,却有机会在当下的每一刻亲身体验。凝视着手腕上的劳力士表,除了体验时间的奥妙,怀想着这小小时间机器的诞生和未来,更可以触动着人和人之间信任的情愫,而其实这正是一般人不曾注意到劳力士品牌成功的基石。

想象一下在劳力士的日内瓦总部,穿著雪白工作服的劳力士制表技师运用最先进的工具机,几近静默地以旋刻机和线锯雕刻每一个机芯的零件。每一个零件的尖角都经过打磨圆化,拋光到几乎可以散发出光芒。即便消费者看不到背盖下机芯里的这一切心血,劳力士依旧近乎仪式性地将每一个步骤做到尽善尽美。每一只劳力士手表在通过劳力士自身的验证前,必须经过两百位以上的技师各尽其责、通力合作才能完成。专研劳力士的收藏家 James Dowling 曾说过劳力士的手表基本上都是 Over-Engineered 的产品,劳力士所坚持的品质标准其实远比消费者所期待和需要的来得高出许多。倒不是劳力士喜欢乱砸钱,而是这就是他们要求完美的制造方式。

事实上,每一只劳力士手表在离开日内瓦前,它们还须通过一连串高科技仪器设下的测试障碍,才能通过劳力士的品质控管。每一个面盘、表圈和上链陀都必须通过括痕、灰尘以及其它外观上的任何小瑕疵的再三检测。表面上的时针和分针最终的装配位置,更以显微镜检视,反复不畏辛苦地调整到完全正确的位置。另外,检测室里还有加压舱严苛地测试每一款劳力士手表的防水性能,只有通过所有必要测验的手表才能标记上劳力士的封印。而这正是戴上劳力士表的独特情愫,你深深知道它是一群人用他们一生锻炼出来的精湛手艺,以坚持专注得近似偏执的态度锻造出来的,他们珍视你手上的腕表一如你自己。

这就是劳力士手表的秘密,它像我们手腕上的小小时空机器,举手之间让我们在转瞬之间就能遁隐到过去的时空里。在那个时代,没有靠电流脉冲驱动的芯片,世界在手工锻造的齿轮间依序运行。无关魔力,只要我们聆赏、感触、信任和期待,时时刻刻都能感受。

4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